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学院快讯
通知公告
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
教师名录
教授风采
人才培养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专业认证
审核评估
精品课程
科研工作
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科研制度
党建工作
组织架构
工作动态
政策法规
学生工作
就业信息
校友园地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群体竞赛
运动竞赛
群体活动
卫生健康
精彩瞬间
交流互动
院长信箱
学院微博
团委微博
更新时间:2019/04/10 10:26:34 点击次数
《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32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体育学的指导性课程,掌握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过程;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体育体制和体育发展趋势,培养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本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为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的学习,增强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参考教材 《体育概论》杨文轩 陈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 二、参考书目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周西宽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7月。 《体育概论》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8月。 教学环节 一、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试。卷面分值为100分。 期末总学分=平时分数(考勤30%+作业40%+课堂表现30%)40%+期末考试分数60% 教学内容及要求 (理论课) 引论(2学时) 一、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 体育概念(2学时)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第二节 体育的分类 第二章 体育功能(4学时) 第一节 体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体育的本质功能 第三节 体育的延伸功能 第三章 体育目的(4学时) 第一节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第二节 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第三节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第四章 体育过程(4学时) 第一节 体育过程概述 第二节 体育过程控制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控制 第四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第五章 体育手段(4学时) 第一节 体育手段概述 第二节 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第三节 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 第六章 体育科学(4学时)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 第七章 体育文化(4学时) 第一节 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含义 第二节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第三节 奥林匹克文化 第四节 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第八章 体育制度(2学时) 第一节 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第二节 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第三节 外国体育体制 第四节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九章 体育发展趋势(2学时) 第一节 从人发展的视角看体育发展趋势 第二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第三节 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体育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引论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2、理解: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3、应用:体育概论的学习方法 4、综合: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 [主要内容] 一、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初步形成阶段;2、引进与移植阶段;3、探索与总结阶段;4、挫折与停顿阶段;5、发展与丰富阶段 二、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1、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念;2、提高对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全面认识;提高指导体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1.体育概念的内容体系;学习体育概论的要求;体育概论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体育概念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概念的演变 2、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 3、应用:体育概念的推出 4、综合:体育的三种形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演变 1、问题的提出;2、什么是概念;3、给概念下定义;4、体育概念的定义 第二节 体育的基本概念 1、体育分类的依据;2、体育的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健身休闲。 第二章 体育功能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功能概述 2、理解:体育的本质功能 3、应用:体育的延伸功能 4、综合:体育的功能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育功能概述 1、我国体育功能研究的简介;2、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3、体育功能的变化性;4、体育功能的层析性。 第二节 体育的本质功能 1、体育的健身功能;2、体育的教育功能;3、体育的娱乐功能。 第三节 体育的延伸功能 1、体育的经济功能;2、体育的政治功能。 第三章 体育目的 [评价目标] 1、识记: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2、理解: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3、应用: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4、综合: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发展水平;2、体育自身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3、人的体育需求。 第二节 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1、目的与目标概述;2、体育目的与体育目标的关系;3、我国的体育目的;4、我国的体育目标。 第三节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1、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2、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第四章 体育过程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过程概述 2、理解:体育过程控制 3、应用:体育过程的类型 4、综合:体育过程控制与体育过程的类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育过程概述 1、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2、体育过程的要素;3、体育过程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体育过程控制 1、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2、体育过程控制的途径;3、体育过程控制的类型; 4、体育过程控制的方法。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1、体育教育过程;2、竞技运动过程;3、健身休闲过程。 第五章 体育手段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手段概述 2、理解: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3、应用: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 4、综合:体育运动技术与体育基本手段、体育运动项目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育手段概述 1、体育手段的概念;2、体育手段的特征。 第二节 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1、身体运动;2、体育运动技术。 第三节 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 1、体育运动项目;2、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3、体育运动项目分类 第六章 体育科学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3、应用:体育科学体系 4、综合: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以及体育科学体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体育科学的概念;2、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3、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4、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1、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2、体育科学的心理学视角;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视角;4、关于体育科学三维视角的点评。 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 1、体育科学体系概述;2、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3、体育科学的属性。 第七章 体育文化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含义 2、理解: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3、应用: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4、综合:奥林匹克文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含义 1、体育文化的概念;2、体育文化的分类。 第二节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2、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3、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 第三节 奥林匹克文化 1、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2、奥林匹克精神文化;3、奥林匹克组织文化 第四节 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1、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2、体育文化的创新;3、中国体育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八章 体育制度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2、理解: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3、应用:外国体育体制 4、综合: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1、体制的概念;2、体育体制的概念;3、体育制度的构成。 第二节 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1、体育制度的特点;2、体育制度的作用。 第三节 外国体育体制 1、社会组织主导型;2、政府与社会组织结合型;3、政府主导型 第四节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1、关于“举国体制”;2、我国体育体制改革;3、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九章 体育发展趋势 [评价目标] 1、识记:从人发展的视角看体育发展趋势 2、理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3、应用: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4、综合:体育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人发展的视角看体育发展趋势 1、体育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未来社会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体育观;3、生活方式的巨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4、体育将更有效促进人的现代化;5、休闲体育发展前景无限。 第二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1、老年体育方兴未艾;2、体育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3、终身体育观日益深入人心;4、社区体育发展趋于完善。 第三节 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1、职业体育与体育全球化;2、消费文化与体育全球化;3、媒体与体育全球化;4、赞助商与体育全球化。
《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32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体育学的指导性课程,掌握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过程;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体育体制和体育发展趋势,培养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本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为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的学习,增强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参考教材
《体育概论》杨文轩 陈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
二、参考书目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周西宽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7月。
《体育概论》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8月。
教学环节
一、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试。卷面分值为100分。
期末总学分=平时分数(考勤30%+作业40%+课堂表现30%)40%+期末考试分数60%
教学内容及要求
(理论课)
引论(2学时)
一、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 体育概念(2学时)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第二节 体育的分类
第二章 体育功能(4学时)
第一节 体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体育的本质功能
第三节 体育的延伸功能
第三章 体育目的(4学时)
第一节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第二节 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第三节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第四章 体育过程(4学时)
第一节 体育过程概述
第二节 体育过程控制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控制
第四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第五章 体育手段(4学时)
第一节 体育手段概述
第二节 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第三节 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
第六章 体育科学(4学时)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
第七章 体育文化(4学时)
第一节 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含义
第二节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第三节 奥林匹克文化
第四节 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第八章 体育制度(2学时)
第一节 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第二节 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第三节 外国体育体制
第四节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九章 体育发展趋势(2学时)
第一节 从人发展的视角看体育发展趋势
第二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第三节 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体育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引论
[评价目标]
1、识记: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2、理解: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3、应用:体育概论的学习方法
4、综合: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
[主要内容]
1、初步形成阶段;2、引进与移植阶段;3、探索与总结阶段;4、挫折与停顿阶段;5、发展与丰富阶段
1、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念;2、提高对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全面认识;提高指导体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1.体育概念的内容体系;学习体育概论的要求;体育概论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体育概念
1、识记:体育概念的演变
2、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
3、应用:体育概念的推出
4、综合:体育的三种形态
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演变
1、问题的提出;2、什么是概念;3、给概念下定义;4、体育概念的定义
第二节 体育的基本概念
1、体育分类的依据;2、体育的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健身休闲。
第二章 体育功能
1、识记:体育功能概述
2、理解:体育的本质功能
3、应用:体育的延伸功能
4、综合:体育的功能
1、我国体育功能研究的简介;2、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3、体育功能的变化性;4、体育功能的层析性。
1、体育的健身功能;2、体育的教育功能;3、体育的娱乐功能。
1、体育的经济功能;2、体育的政治功能。
第三章 体育目的
1、识记: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2、理解: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3、应用: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4、综合: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1、社会发展水平;2、体育自身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3、人的体育需求。
1、目的与目标概述;2、体育目的与体育目标的关系;3、我国的体育目的;4、我国的体育目标。
1、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2、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第四章 体育过程
1、识记:体育过程概述
2、理解:体育过程控制
3、应用:体育过程的类型
4、综合:体育过程控制与体育过程的类型
1、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2、体育过程的要素;3、体育过程的发展阶段。
1、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2、体育过程控制的途径;3、体育过程控制的类型; 4、体育过程控制的方法。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1、体育教育过程;2、竞技运动过程;3、健身休闲过程。
第五章 体育手段
1、识记:体育手段概述
2、理解: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3、应用: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
4、综合:体育运动技术与体育基本手段、体育运动项目
1、体育手段的概念;2、体育手段的特征。
1、身体运动;2、体育运动技术。
1、体育运动项目;2、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3、体育运动项目分类
第六章 体育科学
1、识记: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3、应用:体育科学体系
4、综合: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以及体育科学体系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体育科学的概念;2、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3、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4、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概况。
1、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2、体育科学的心理学视角;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视角;4、关于体育科学三维视角的点评。
1、体育科学体系概述;2、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3、体育科学的属性。
第七章 体育文化
1、识记: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含义
2、理解: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3、应用: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4、综合:奥林匹克文化
1、体育文化的概念;2、体育文化的分类。
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2、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3、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
1、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2、奥林匹克精神文化;3、奥林匹克组织文化
1、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2、体育文化的创新;3、中国体育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八章 体育制度
1、识记: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2、理解: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3、应用:外国体育体制
4、综合: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1、体制的概念;2、体育体制的概念;3、体育制度的构成。
1、体育制度的特点;2、体育制度的作用。
1、社会组织主导型;2、政府与社会组织结合型;3、政府主导型
1、关于“举国体制”;2、我国体育体制改革;3、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九章 体育发展趋势
1、识记:从人发展的视角看体育发展趋势
2、理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3、应用: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4、综合:体育发展趋势
1、体育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未来社会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体育观;3、生活方式的巨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4、体育将更有效促进人的现代化;5、休闲体育发展前景无限。
1、老年体育方兴未艾;2、体育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3、终身体育观日益深入人心;4、社区体育发展趋于完善。
1、职业体育与体育全球化;2、消费文化与体育全球化;3、媒体与体育全球化;4、赞助商与体育全球化。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邮编:432000
电话:0712-2345534
E-Mail:hbty@hbeu.edu.cn
版权所有 © 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学团工作